人文學中的電腦計算方法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the humanities by David J. Birnbaum


本文由余欣薏編輯

本文摘自David J. Birnbaum的〈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the humanities〉,由余欣薏統整後撰文。


本文章主要介紹課程的網站及針對2022年春季所開設的課程進行簡述,包含課程教學目標及大致課程內容。

  1. 網站介紹

網站提供多種數位工具、編碼技術的相關教學文章供使用者閱讀,其中也包含課程大綱及課程詳細內容描述等等,讓網頁瀏覽者能更知悉課程的細節資訊。

2. 課程介紹

此課程名稱為「人文學中的電腦計算方法」,授課講師為David J. Birnbaum。整個課程將以Canva該工具作為課堂聯絡及互動的媒介,學生須將作業、相關作業回饋上傳繳交至此,而講師也會將成績等結果公告於該工具供學生瀏覽。

3. 課程包括講座、討論、閱讀、課堂問題和相關作業實作。該課程總共40堂課,分為15個單元,每個單元分別教授介紹不同的程式編碼技術及數位工具。課程大綱:http://dh.obdurodon.org/syllabus.xhtml

第1至第4堂單元為XML,首先主要介紹數位人文的定義,而後陸續讓學生閱讀幾篇相關文章,中間穿插幾項小實作讓學生對於XML編碼的操作更加熟悉。第5堂單元為GitHub,該堂課程主要讓學生瞭解GitHub後,學習如何將每項製作的工具專題透過GitHub進行規畫管理;第6堂課為講座,主題為網絡分析,使學生加深對網絡圖分析的印象。 第7至第10堂單元為Relax NG,同樣透過閱讀相關文章及實作練習促使學生更加熟練。

第11至13堂單元為Regular Expressions(又稱正規表達法),該堂課讓學生瞭解每個符號背後所涵蓋的意義,進行實作後使學生發現其功能對文本探勘所帶來的成果;第14堂單元為TEI,該課堂讓學生閱讀TEI編碼的基本背景知識以及HTML的基本使用方式;第15至18堂單元為網站技術,透過教授數個相關網站技術,使學生對於架構網站有更深入的瞭解,如(X)HTML5、 CSS、Unicode等等;第19堂為講座,主題為使用者體驗與使用者介面,主要講授網頁設計及使用者體驗等相關內容;第20至23堂單元為XPath,該單元透過讓學生瞭解XPath的使用方式,並進行幾項實作作業,實測學生對於該編碼的熟悉程度;第24至30堂單元皆為XSLT的課程,課程中主要將重點集中於讓學生透過不斷的實作練習,加深學生對該編碼的操作方式,其中第27堂穿插一堂講座課程,主題為計量文體學。

第31至33堂單元為Schematron,主要讓學生瞭解Schematron與XML之間的關聯,而後使用Schematron進行幾項實作練習;第34至37堂單元為SVG,該堂課同樣透過幾項實作加深學生對SVG的操作方式;最後38至40堂單元為XSLT User-defined function,主要教授學生關於XSLT為使用者所創建的一套函數定義,並透過一項實作作業讓學生使用該函數定義進行練習。

網頁資源豐富,整個課程穿插許多教學文章、實作練習、作業、專題及實作回饋等,讓學生得以對每項工具擁有更多的理解及熟悉。

4. 課程目標 該課程透過教授多種程式編碼技術,使學生能提升電腦技術應用於人文學研究的機會,並使學生擁有得以分析文本結構,發展出正式的結構代表的能力;以及使學生能使用原始的程式碼應用於人文領域,對文本進行研究,同時擁有開發適用於產業界標準的編碼或項目管理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