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研究所:語言文化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


本文由邱郁婷編輯

本文摘自大阪大學的〈大阪大學研究所:語言文化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由邱郁婷統整後撰文。


研究所簡介

語言文化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由6門課程所組成,即超領域文化論課程、表象文化論課程、溝通論課程、第二語言教育學課程、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及語言認知科學課程。

語言和記號超越了不同的傳統及文化,建立有效的溝通。此研究所即致力於解析語言及記號之機制,探究其運用方法,並發展基礎語言理論、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言工程情報處理技術及語言文化情報之活用能力,藉此脫離傳統框架,確立以語言為中心的新學問領域之教育及研究。而研究所中劃分出3個不同的研究組別,如下:

一、 以超領域文化論及表象文化論為中心之研究

二、 以溝通論及第二語言教育學為中心之研究

三、 以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及語言認知科學為中心之研究

此研究所之設立目的在於培育出語言文化領域的人才,不僅具備國際交流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語言及文化相關高度素養,亦能充分發揮情報應用能力。

數位人文相關課程資訊

數位人文相關之課程資訊可分為3項,一、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簡介、二、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碩士、三、數位人文研究-博士。詳細如下:

一、 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簡介

此課程將研究自然語言的架構及功能,同時亦針對普遍規則及原理進行分析與記述,釐清人類語言能力的真相,並以共時‧歷時之觀點使語言體系明朗化。除此之外,亦會針對理論性構造和方法論進行精緻化,以利語言數據與文化資(史)料之解析及數位處理。

其執行之語言文化學研究將透過(一)機率模組(Statistical modelling)與機器學習之活用、(二)大型語料庫及數據庫潛藏特徵之跨領域分析、(三)以理論語言學及文化學知識之累積為基礎的微觀分析,三者的融合來進行,並以客觀的事實證據為基底,確保知識的再現性(Reproducibility)。

二、 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碩士

碩士的理論語言學‧數位人文課程中共有5個科目,詳細如下:

(一) 理論語言學

(二) 心理語言學

(三) 歷史語言研究

(四) 語言統計學

(五) 數位人文

三、 數位人文研究-博士

博士課程中共有8個獨立研究領域,分別為超領域文化論特別研究、表象文化論特別研究、溝通論特別研究、第二語言教育學特別研究、理論語言學特別研究、歷史語言特別研究、數位人文特別研究以及語言認知科學特別研究。以下將針對數位人文特別研究進行說明。

「數位人文特別研究」即是透過數位與傳統人文學的結合實施跨領域研究,重新構築人文知識的解釋、比較、參考、取得及呈現方式等。其中,尤其受到重視的研究便是善用機率模組、機器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創建一套得突破文字及紙本限制的資(史)料讀解新方法,並使數據的潛藏特徵可視化。此外,研究之實行強調以客觀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藉此確保知識的再現性及驗證可能性。




文章分類



相關文章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