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文教學靜態網頁的應用

What Is Static Web and What’s It Doing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Classroom


本文由侯湘珆編輯

本文摘自Olivia Wikle的〈What Is Static Web and What’s It Doing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Classroom〉,由侯湘珆統整後撰文。


DH數位人文學可以運用在各個科系、研究中心與圖書館,其所涵蓋的專業範疇包含了實作到理論。如果運用得當則能夠增進資訊素養與讀寫能力,在各種學習環境中都有應用的空間。靜態網頁工具像是Ed、Wax和CollectionBuilder可以被導入數位人文課程之中,此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文章篩選能力和文學識讀能力,也能擴展學生的電腦技能,包含檔案系統、網路伺服器、數據管理的基本知識。

相較於動態網頁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進行維護,使用強大的伺服端處理、數據庫和複雜的軟體,靜態網頁有五種好處﹕高性能、低頻寬、低支援要求、降低安全漏洞、簡易版本控制,而且靜態網頁比動態網頁更容易維護與維持、文章中提到兩種minicomp工具,Ed和Wax、這兩個工具是最符合前面所說的概念及實際運用的工具案例。兩者都是利用了靜態網站生成器Jekyll以及GitHub Pages從GitHub儲存庫託管網站的能力,方便使用者利用已建置好的模板在靜態網站上進行編輯工作。

除了直接使用這些工具外,若想要在網路上建造一個數位人文專案相關的網站,可以用到前面所提到的CollectionBuilder,它是一個開源模板,並且是由元資料驅動並放在GitHub頁面上的數位館藏和展覽網站。只需要先在電子表格中建立元資料之後,在組織一個數位物件資料夾,然後在GitHub上設置存儲庫,設置他們網站的基本設定,接下來探索他們託管在GitHub頁面上的收藏網站,最後就是要反覆調整和排除更多的錯誤資訊。透過建立好的元資料,學生就能學習基礎資料庫、字彙控制索引法、唯一識別碼、基於表格的數據表示以及協作數據清理和分析,過程中也能夠培養出許多的網路數位技能,包括概念化獨立檔案以生成網站、有效編碼、計算和協作概念。

透過靜態網頁,使用者學習開放式數據和網路基礎知識,授課教師可試著將靜態網路工具導入課堂進行數位人文教學,進而創新讀寫模式的教授概念,學生能夠以批判性思維去看待數位工具,從而提高網絡、數據和數位的技能。




文章分類



相關文章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