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擊數位人文﹕數位人文三層級

How to Level Up in DH: The Three Levels of Digital Humanities


本文由余欣薏編輯

本文摘自Cornelis van Lit的〈How to Level Up in DH: The Three Levels of Digital Humanities〉,由余欣薏統整後撰文。


本文主要將數位人文區分為三個層級,希望能以循序漸進的模式,使初次接觸數位人文的學習者知道如何入門,且不須為入門門檻太高而感到掙扎。第一個層級──以電腦代替紙筆進行平時的研究流程,第二個層級──使用特定的軟體合輸出結果,第三層級──自行撰寫程式或開發軟體,這個層級好處是過程中能根據需求修改程式編碼,不過對於剛入門的學習者來說第一個層級和第二個層級已能帶來許多新的發現與協助。

入門者(humanities,digital)可試著將檔案進行數位化儲存與分類,接著使用Zotero管理文獻資料,下一步便是透過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其他工具請參閱Paperless X﹕https://www.youtube.com/c/PaperlessX/videos),並於電子閱讀器進行註解(其他工具請參閱Keep Productive﹕https://www.youtube.com/c/keepproductive/videos),最後便是整合上述步驟撰寫研究內容,除了使用Word,亦可選擇付費軟體如Nisus Writer、Melle、Scrivener。

進階至第二個層級者(digital Humanities),則可應用一些軟體自行呈現精心挑選過的數位內容。首先,出版內容能以圖像化、大綱段落方式呈現,此步驟關鍵在於所選用的軟體技術及存放平台是否有達到操作簡易、使用壽命高及跨平台靈活度高等要點;下一步便是獲取資料,此步驟能蒐集到越大量的數據資料越好(工具請參閱SiteSucker﹕https://ricks-apps.com/osx/sitesucker/index.html),蒐集完龐大資料後需要將資料進行分類並重新組織,能以檔案及資料夾名稱進行分類,可使用的軟體如Zotero(https://www.zotero.org/)與Tropy(https://tropy.org/);接著針對蒐集到的資料後進行閱讀與註解,註解可以是自己的想法與有意義的連結,此部分的產出取決於自己註解的方向;最後撰寫的內容以數位化的形式儲置於可互動式的平台,他人可觀看、收藏、註解所撰寫的內容。

進階至最高層級者(Humanities,data),處理的便是完全的數據,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已想開發、撰寫自己的程式軟體,而這個步驟最需要的是數據管理,推薦的軟體如Git(https://docs.github.com/en/get-started/using-git/about-git)或Zenodo(https://zenodo.org/);第二個步驟便是蒐集數據資料,此步驟需學習如何進行批量抓取與操弄數據;第三個步驟將蒐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許多毫無相干的資料會放在一起,故須進行清理,此步驟能以自動化方式整理處理,並加上相關標記,可學習運用Mallet與NLTK工具;最後一個步驟便是分析資料,此步驟將顛覆傳統分析方式,以數據分析或機器學習方式進行,最後通常會以視覺化方式展示成果,即以圖表或趨勢圖等方式呈現數據之間的關係。

本文提出三個從簡入深的數位人文階段,以較不操之過急的方式,慢慢精熟數位人文這塊領域,學習者可針對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遊走各個階段,把玩各種工具,最終摸索出自己的方向,選擇自己能駕馭的階段進行應用層面的探索。




文章分類



相關文章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