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命館大學文學部與數位人文學制
クロスメジャー制度
本文由彭靖雯編輯
本文摘自立命館大學的〈文學部網頁〉,由彭靖雯統整後撰文。
立命館大學文學部的入學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解析地理圖及提出學習企劃書。解析地理圖是為了考驗閱讀地理能力和思考表現力,然後提出學習企劃書則是為了讓應試生能夠透過筆試及面試來讓考官了解考生入學後想學習的內容、創造力、溝通能力等。
立命館大學文學部的跨領域專業制度是為了培育出不論對於個人或是整個社會都能夠有效率地善用情報資訊做研究的人才所創立的。這個跨領域制度是由「京都學」及「數位人文」學程組成,在入學後只要是文學部的同學都可以自由申請想要的專業領域做學習、研究來增加自己的能力。所謂的「京都學」學程就是探討圍繞著京都相關的歷史文化、人文來研究,並讓選課的同學實地參訪探索京都的各種樣貌。而「數位人文」學程則可以學習到許多數位技術,像是讓修課同學在研究各式各樣主題時能夠將相關的研究素材、資源、AI、大數據資訊等,還有要怎麼樣才能善用適當的數位工具將研究主題做結合。文學部的同學可以在一年級的時候,大概11月左右時提出申請,而「京都學」及「數位人文」預計各招收30位學生,超過的話文學部將會透過選拔的方式來招收學生。
選擇數位人文制度的同學可以學習到如何將DB、Web、AI、編程等數位技術與自己的研究主題做融合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立命館大學校除了有設置數位人文的正式網站讓學生可以查詢相關課程,在校內還有設置數位人文學的共同研究室、藝術研究中心,歷史都市防災研究所等各項施設、設備都可以隨時讓修課的學生自由使用。選擇數位人文制度的學生在一年級時會先學習到數位人文學的基礎及概論,到了二年級會開始學習電腦圖像的基礎課程及網路技術的基礎演練,之後三年級會嘗試各式各樣與數位相關的數位實作課程,例如文案的情報處理、數位檔案實作演練、空間情報處裡、電腦圖像的實作演練、學習如何建立數據庫等專業課程。四年級會學習更深入的數位資訊處理,增進自己的數位工具技術能力還會將各種領域的人文學作為題材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在四年級這一年會利用所學到的技術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
選擇數位人文學制的同學畢業出路大致有四種,像是需要活用到數位技術工作環境的民營公司或公職人員、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熟知日本文化的教師及擁有數位資訊整理能力的策展人,當然也有不少學生在畢業之後會選擇繼續就讀立命館大學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