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書團隊-未來部+

みらいぶっくグループ


本文由邱郁婷編輯

本文摘自學校法人-河合孰的〈未來書團隊-未來部+〉,由邱郁婷統整後撰文。


網頁簡介

〈未來書團隊-未來部+〉由學校法人-河合孰所建立,屬於「みらいぶっく(未來書)」的分支網站之一,不僅是CSTI(内閣府組織-Council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實證項目的一環,亦與經濟產業省的職涯輔導、理科魅力之推廣及情報教育之推動有所關連。   網站中除了整理大量與大學學系、研究人員、及學術研究等相關資訊外,亦介紹多本書籍,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找尋興趣,積極學習。

人文情報學相關資訊

網站中與人文情報學相關之資訊可分為3類,即一、人文情報學簡介,二、人文情報學相關研究資訊,三、學校資訊,詳細說明如下:

一、 人文情報學簡介

人文情報學是一門針對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進行資訊處理的學問。人文相關研究上,透過影像處理及數據檔案庫等技術取得了成果,前者使古文書籍、毛筆字與變體假名更容易閱讀;後者則用於博物館等收藏品之保存與使用。而社會科學領域中,透過對日本身分制度(My Number)的狀況進行分析,並運用自治團體、政府及企業所公開之大數據,使政策分析與社會調查相關研究蓬勃發展。

二、 人文情報學相關研究資訊

網站所整理之人文情報學相關研究有2項,詳細如下:

(一) 歷史學家導入資訊處理技術,創造新型歷史學~接近正倉院文書之謎

  • 研究人員: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部:後藤真
  • 研究綱要:所謂「正倉院文書」指的是奈良縣東大寺正倉院藏之文獻。此研究之目的在於將歷史學與數位進行結合,並藉此修復古文獻,因此在研究中,其將大量且散亂的文獻數據化,並將修復資訊上傳至電腦,使得修復作業得以透過虛擬的方式進行。

(二) 喚之於雲端,學之於軟體。一齊解讀地震史料~歷史學的情報科學

  • 研究人員: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部:橋本雄太
  • 研究綱要:此研究之目的是將古今的地震相關紀錄數據化,然而破譯並翻刻數量龐大的古文十分耗時,因此研究中透過眾包技術(Crowdsourcing)實行了一項市民參與計畫,招募民眾一同參與翻刻行動,且為使計畫順利實施,亦提供協助者草書學習資源,如草書學習軟體等,欲藉此達成研究之目的。

三、 學校資訊

網站中列出了4所於人文情報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學,除了介紹其相關學系,亦針對各校之特點進行說明,詳細整理如下:

(一) 筑波大學:知識情報‧圖書館學類-知識情報系統專業/圖書館情報媒體研究科-圖書館情報媒體專業

  • 特點:學習透過情報資源之多面向分析挖掘知識。

(二) 同志社大學:文化情報學系-文化資源學課程/文化情報學研究科-文化情報學專業

  • 特點:學習文獻情報處理及繪畫的統計情報處理等。

(三) 立命館大學:人文學系-日本文學研究學院、地區研究學院/文學研究科-行動文化情報學專業

  • 特點:專精於繪畫(如浮世繪等)、地圖等之情報學分析與歷史GIS。

(四) 東京大學:數位人文教育學程

  • 特點:擅長以文獻解析為主之研究,位居該研究領域頂尖地位



文章分類



相關文章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