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 人類文化研究機構

大学共同利用機関法人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


本文由邱郁婷編輯

本文摘自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人類文化研究機構的〈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人類文化研究機構〉,由邱郁婷統整後撰文。


機構簡介

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人類文化研究機構(以下稱「人文機構」)成立於2004年4月1日,由6所大學共同利用機構(以下稱研究機構)所組成,分別為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院、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及國立國語研究院。

人文機構的目的是成為人文綜合性學術研究的全球性據點,除了將時空的拓展列入目標,進行文化相關基礎研究外,亦致力於人文與自然科學的結合,開創新研究領域。此外,機構亦和相關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積極推動研究人員的共同運用與多面向的共同研究。

如同文首所述,機構的組成包含了具有博物館功能和展示設施的研究機構,利用這一特點,機構間相互合作,展示出研究情報及成果,更能運用出版刊物及情報功能向國內外推廣,促使學術文化的進步。

機構研究計畫

人文機構有2大研究計畫,分別為「人文研究」與「共創引領計畫」,說明如下:

一、 人文研究

此為機構的研究核心,可分成3種類型,共11項研究,詳細如下:

(一) 機構據點型研究計畫

以6所研究機構的教育研究活動實證結果為基礎,謀求研究領域更進一步的深化。主要研究為:

  1. 日本歷史文化知識之建構與歷史文化開放科學之研究

  2. 創建數據驅動化的課題解決型人文學

  3. 運用開放式語言資源進行實證‧應用性日語研究

  4. 「國際日本研究」聯盟的全球新進展-「國際日本研究」之引領與開拓

  5. 實踐自然與文化結合下的現代文明再建構及地球環境問題之解決

  6. 推進論壇型人文檔案建構之上的持續發展型人文學研究

(二) 廣領域合作型研究計畫

6所研究機構透過跨學界的研究計劃密切地合作,推動共創研究。主要研究為:

  1. 跨領域的融合性區域文化研究:以開創新社會為目標(主導機構: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2. 通往人類世(Anthropocene),研究自然與人類透過物質產生之交互作用(主導機構: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院)

  3. 以多領域融合 綜合書物學擴展研究(主導機構:國立國語研究院)

(三) 合作型研究計畫

透過與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據點,並藉由研究解決問題。主要研究為:

  1. 推進全球性地區研究(主導機構: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2. 大學與共同利用機構之合作研究:歷史文化資料保存(主導機構: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二、 共創引領計畫

此計畫分為「共創促進研究」與「共創促進事業」,詳細說明如下。

(一) 共創促進研究

目的在於達成人文機構使命,並與各方組織或人員合作,藉此推動功能強化相關共同研究的進行。目前執行中的研究有3項:

  1. 社會共創:創建溝通共存科學(實施機構:國立國語研究院、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2. 國際共創:日本相關海外資料調查研究

(1) 外交與日本收藏-運用19世紀海外日本資料之世界歷史脈絡進行研究與實體‧線上空間之活用(實施機構: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2) 日梵(梵蒂岡)關係檔案的情報基礎建構相關研究(實施機構:國文學研究資料館)

(3) 夏威夷的日系社會相關資料‧社會調查之融合性研究(實施機構:國立國語研究院)

  1. 數位化:學術知識數位圖書館之建構(實施機構:國立國語研究院、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二) 共創促進事業

此事業之目的在於加速上述研究的進行,並謀求人文機構內外研究機構的研究高度化與創發。

  1. 知識循環促進事業

  2. 數據與人文(DH)促進事業

  3. 國際合作促進事業

人才培育

一、 國立大學法人-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

人文機構中的4所研究機構於該校文化科學研究科設置了5個博士後期課程(相當於台灣的博士課程),分別為:

(一) 區域文化學所(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二) 比較文化學所(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三) 國際日本研究所(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四) 日本歷史研究所(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五) 日本文學研究所(國立國語研究院)

二、 特別共同利用研究員

人文機構的各研究機構應國公私立大學之請求,將專攻人文領域的碩博士生視為「特別共同利用研究員」,不僅提供其研究資源,亦給予專業的指導與協助,為人才培育做出貢獻。

欲擔任特別共同利用研究員須經申請手續,原則上申請期限為每年的4月至次年3月,共1年時間。

三、 合作學校

各研究機構依照與各大學的合作協定採用碩博士生,為碩博士教育做出貢獻。以下為各機構的合作學校。

(一)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千葉大學

(二) 國立國語研究院:一橋大學、東京外語大學

(三) 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院:名古屋大學




文章分類



相關文章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