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100 探索數位的世界
Humanities 100: Digging into the Digita
本文由邱永泰編輯
本文摘自課程〈Humanities 100: Digging into the Digital〉,由邱永泰統整後撰文。
人文100:探索數位的世界(Humanities 100: Digging into the Digital )是由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所開設的一門課程。透過實做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數位人文領域的世界。
在課堂中,學生們將認識到各種數位分析的工具以及方法,提出研究問題,將所學運用於實做當中,並於課程結尾呈現數位分析實做的結果,以及對於研究問題的回答。
該課程最主要的主題是研究一本名為塔爾頓笑話集(Tarlton’s Jests)的書。理查德·塔爾頓是一名生活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劇院演員,現今關於其生平的文獻與記述不多,僅能透過一些文字或圖片的相關描述來了解他。
課程內容將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
將塔爾頓笑話集部份內容轉錄為數位文本,在過程中須確保拼寫正確無誤,該數位文本將用於之後的細讀與遠讀實踐之中。
-
遠讀(文本分析):在課程中將透過各種數位分析工具(例:Voyant Tools)對文本進行分析,由宏觀的層面去探究文本中的特定模式以及主題,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文本,協助回答對文本設下的問題。
-
細讀(文本編碼):該課程中將使用符合TEI(文本編碼規範)的XML格式標籤對文本進行標記。相對於遠讀,細讀實踐將使學生從微觀層面去探究文本,思考作者如何使用特定的詞語、對特定人物、地點的描述等等細節。
-
情境研究:為了能更加了解研究主題,學生們還須了解該時代背景下的社會與文化。即研究理查德·塔爾頓生活的時代情境,課程中可能需要閱讀與其相關的一些論文與文章。
-
地理地圖標記:一種數位研究方式,依照有關的文獻紀錄,將理查德·塔爾頓以及與他有關的人事物活動的軌跡,標注在當年倫敦的地理地圖上(1580年代)。透過地圖——即視覺化的方式了解該研究主題。
-
最終成果呈現:在課堂的進行中,隨著對主題越深入的理解,學生將對文本提出一個另其感興趣的問題,並嘗試以課程中所學的數位工具或研究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最終成果呈現中,需要解釋為何提出這個問題,為何使用該數位工具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的結果為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