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財團法人-人文情報學研究院
一般財団法人 人文情報学研究院
本文由邱郁婷編輯
本文摘自一般財團法人-人文情報學研究院的〈一般財團法人-人文情報學研究院〉,由邱郁婷統整後撰文。
研究院成立理由
明治時代的動盪時期,日本迎向了近代化,此時的日本佛教界走在時代尖端,行動果斷,進而成為唯一一個引領世界進行佛教研究的佛教國。多虧前人不斷地努力,如此地位才得以傳承至今而不受動搖,佛教學更是成為日本人文學界中聞名世界的學問之一。在這歷史洪流之中,除去大藏經的編纂,投注於佛教學基礎建立的龐大心血亦應銘記於心。
近年來,知識的累積、傳播與交流逐漸從書面轉變為電子媒體的形式,因此全世界的人文學界開始有了巨大的改變,而如此變化在佛教研究的領域也十分顯著。為確實因應研究環境的變革,並承繼佛教研究於人文學界所擁有的歷史性地位,將人文情報學這一新領域納入研究院的範圍之中,可謂是一緊迫的課題。
針對這一現狀,研究院為找出問題的解方,反覆地與學者、知識分子以及學界組織進行協議。最後得出的結論,便是有設立獨立研究院並展開研究活動之必要。
創辦人文情報學研究院的宗旨,即是為了開拓人文情報學的學識,進而推進人文知識寶庫-佛教的相關研究,並由此振興人文學領域,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研究部門
一、 佛經研究部門
進行佛經相關之調查與研究。
- 內容概要:
尚在規劃中。
二、 佛經手抄本研究部門
進行佛經手抄本相關之調查與研究。
- 內容概要:
本部門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解讀、分析與校訂梵文及標準藏文之手抄本。目前正致力於研究以下文獻:
(一) 梵文原典
- Tattvasiddhi (作者不詳,約8~9世紀)
- Pañcakramapañjikā(Samayavajra著,11世紀)
- Pañcakramatātparyapañjikā(Abhayākaragupta著,11~12世紀)
- Āmnāyamañjarī(Abhayākaragupta著,11~12世紀)
(二) 標準藏文譯版
- Adhyardhaśatikā Prajñāpāramitā(《理趣經》、北/西印度・塔波寺寺藏手抄本/敦煌出土手抄本等)
研究上述資料時,遵照TEI Guidelines之指示應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標記式語言)亦為重要課題。
三、 人文情報學研究部門
進行人文情報學相關之調查與研究。
- 內容概要:
- 設立人文情報學紀錄網站-Digital Humanities Notes in Japan
- 設立日本國內人文學相關網站之搜尋引擎-Humanities-Search-J 3.0
- 發布電子月報-人文情報學月報(研究院部落格亦會更新月報)
-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究:再探人文學研究資料數位化之可能性(永崎研宣帶領,2013~2017)
-
研究簡介:
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研究團隊試圖拓展人文學相關之數位工具的可能性,例如將其與其他數位工具相互連結等。然而,改良舊式設計的系統與數據並非易事,經嘗試後得到的結果便是新舊技術的混雜,就使用方便性來看,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間。此次共同研究的目的,是在重新審視現實與現今技術可達水平之間的差距後,找出縮短距離的對策。研究中,以人文科學研究院的各種數位工具作為中心,同時亦含括了其他相關數位工具。除此之外,學會研究會議報告中的難題,例如原計畫、標準依據、預算特徵及低成本改良的可能性等亦為研究重點,因此另一個目標即是尋找具體的解決方案,以因應前述問題。